0%

寻找人生的意义

人生本来没有什么意义,但你要赋予其意义。这是《活出意义来》一书的读书笔记。

维克多·弗兰克(Viktor Emil Frankl)是一位神经学家、精神病学专家,也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,他的大部分亲人包括父亲、母亲、兄弟、妻子都在集中营内死去。

集中营中的悲痛经验,反而使他发展出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,正如他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话:“打不垮我的,将使我更形坚强”,使他后半生能活的健康快乐,并到世界各地演讲推广意义治疗。其《活出意义来》一书共售出 900 万册。

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没有波澜的。人这一生,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坎坷和厄运。也许是亲人的离去,事业的挫败,坏人的凌辱,或痛彻心扉的感情失意。不要让这些经历打败你,成为消沉、放纵、怨恨、自暴自弃和不思进取的理由。

陀思妥耶夫斯基说:“我只担心一件事,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”。无论是什么苦难,选择接受,让这些苦难成为你的一部分。但不要让不幸决定你的一生。成为什么样的人,不是环境使然,归根结底还是凭个人精神和意志自己选择的结果。

我们没有权力(也不忍心)苛求那些不幸的人。他们终生活在过去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(就在上个月,一位台湾女作家,因为中学时代遭受性侵导致的抑郁自杀了)。但是如果他们像集中营中的维克多·弗兰克那样,为自己找到生存的理由和人生的意义,也许能够重新获得幸福和快乐。

维克多·弗兰克靠重回讲台的意志坚持下来。不要小瞧意志的力量。书中讲到一个例子:

一九四四年圣诞节到一九四五年元旦,一星期当中,集中营里的死亡率大为增加,并且是前所未有的现象。照主任医官的看法,这种现象并非肇因於工作环境较恶劣、伙食配给递减或气候变化甚或新的传染病;而是因为大多数的俘虏都抱着一个天真的希望,以为他们会在圣诞节以前重归故里。当佳节渐渐逼近,佳音依旧杳然,许多俘虏逐渐都失去了勇气,因而万念俱灰,大大削弱了身体的抵抗力,结果便一个个相继死去。

怎么找到人生的意义呢?毕竟人的生命与花鸟鱼虫没有区别,除了生存与基因的传递,生命本身别无任何其他意义。但正如作者所说:

我们应自行学习──并且要教导濒於绝望的人──认清一个事实。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人生有何指望,而是人生对我们有何指望。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,而该认清自已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。面对这个追问,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,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。到头来,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,就在於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,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。

最后,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在后台回复“活出意义来”或“奇特的一生”,或许会有惊喜。